深度报道

千年风雅中穿越文化“元宇宙”

数字化时代,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翻开崭新的一页,将触角从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世界。

□苏报记者 王敏悦

大运河流经姑苏城,滋养、润泽了得天独厚的江南文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苏州成为了运河沿线唯一以“古城概念”申遗的城市。苏州的运河遗产——四条运河故道和七个点段,形成了以古城为核心的完整遗产体系。

这些文化遗产,是时间的容器,承载着姑苏大地流淌千年的悠悠水韵。如何将这份千年的风雅妥善“保管”?又如何让它们在时光的更迭中鲜活如昨、青春常驻?苏州写下了这样一份答卷。

“守”住文脉:璀璨运河遗产绽放青春芳华

要把苏州段建设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中“最精彩的一段”,保护好沿线的文化遗产是重中之重。自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伊始,苏州就决定从关键点切入,在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承担起“苏州责任”,打造好“苏州样板”。

遗产保护的前提是监测。2014年,大运河遗产监测管理中心正式成立,负责苏州段文化遗产的监测。同年,苏州设立了大运河遗产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形成了各有关机构协同监管的机制。2015年起,苏州就已开展了大运河苏州段及其周边文化遗产点、水工遗存的数字孪生建设与监测,构建了包括遗产监测、遗产管理、遗产研究、遗产展示及公众参与的“五位一体”监测成果展示及监测预警平台。

过程中,苏州市文物局还引入了“空天地”一体化的保护措施,从水下、水面、空中三个维度对大运河遗产进行保护性监测:首先是基于河道,使用“3D扫描”等技术研究河道演变规律,进行河道安全性评估;再通过空中实景、航拍视频等技术,对大运河水面驳岸及桥梁的监测,为运河沿岸遗产保存现状提供影像支持,及时发现驳岸病害情况。苏州的遗产监测工作连续有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全方位监测的前提下,苏州对大运河沿线各遗产点位的保护和修缮工作稳步进行,相关遗产的整体保护水平得到提升,已完成虎丘云岩寺塔保养维护、全晋会馆维修项目、吴江古纤道维修、盘门内城河驳岸及城墙抢修项目、胥门城墙修缮等工程。其中,亮点工程比比皆是,如2015年完工的吴江运河古纤道维修工程,以古青石原工艺修复的双侧大青石驳岸,最大程度还原了古纤道的历史风貌,让昔日被冷落的“水上长城”重现往日光华;去年修缮完工的虎丘塔影园,采取“保留、恢复、新建”三大措施,融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塔影园片段,汇成塔影八景,让在岁月中荒废的古老园林从典籍记载中重新走回现实,拓展了运河沿线重要遗产点——虎丘塔的文旅价值。

“活”出精彩:千年运河文化“流”入百姓日常

利用大运河丰富的文化遗产,苏州又应如何在新时代唱好这首带有鲜明江南特色的“传承之歌”?在充分做好文化遗产监测与保护工作的前提下,苏州深入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及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苏州段建设,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大运河苏州段沿线基本形成了“1+1+N”的大运河专项规划体系,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利用工作取得了有效进展。

一系列展示大运河苏州段历史文化内涵的文博场馆建了起来。2013年开放的苏州大运河遗产展示馆,以大运河苏州段历史发展为脉络,借助现代化、多样化的展览手段,形象地揭示了大运河与苏州古城的紧密关系、运河水系与苏州古典园林的内在关系,全面反映了大运河苏州段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及其突出的普遍价值,受到了专家及市民的普遍好评。2021年开馆的苏州博物馆西馆利用科技手段,让观展者可以沉浸式体验水韵苏州的生活及风物之美。2022年开园的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让“江南史前文化标尺”草鞋山考古遗址所蕴含的文化瑰宝走进大众视野,溯源运河文化。

包括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宝带桥、石湖五堤和平望·四河汇集在内的苏州“运河十景”,将大运河苏州段文化资源、历史建筑、园林、非遗等“串珠成链”,实现运河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彰显文旅融合强劲动能。

吴江运河文化旅游景区入选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名单,“枫桥夜泊”景区改造提升、盘门景区夜景提升工程均完工。相城区望亭镇多个文旅项目、苏州高新区浒墅关古镇蚕里街区一期、姑苏区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苏式生活展示馆”(中张家巷)、吴江区平望古镇“京杭大集”等开放运营,姑苏区上塘河水上游等精品游线项目已正式推出。浒墅关古镇综合开发等14个项目被列入省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重点项目,总投资273亿元。

“智”启未来:运河“元宇宙”揭开风雅新篇章

数字化时代,大运河苏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翻开崭新的一页,将触角从现实世界延伸到虚拟世界。

2014年至今,苏州已初步构建起“古城数字孪生+元宇宙建设”数字化保护体系,并将大运河苏州段沿线文化遗产纳入其中。经由手机端的数字“云游”系统,市民及游客便可足不出户,进入苏州运河遗产“元宇宙”,借助720°全景漫游、三维模型展示、语音电子导览等形式,实现虎丘云岩寺塔、全晋会馆、盘门等大运河沿线遗产点的深度游览。

这个满载苏州风雅的运河文化“元宇宙”,以地理信息、遥感监测、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为“经线”,又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水利等多部门的联动为“纬线”,经纬相连,数字赋能,从而盘活全局。这并不是从现实空间到虚拟空间的简单“搬运”,而是一场“硬核”而又精心的“复活”与“再生”。文化遗产被收录进平台端、电脑端,在三维场景中被重新赋予生命,展现出立体、鲜活的青春面孔。

与此同时,这些数字化展陈系统,还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多媒体渠道实现文物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广泛共享和传播。在此基础之上,叠加周边的其他文化数字化成果,即可打造古城文化遗产的三维数字底板,打造智慧化旅游专题。此外,依托新兴空间信息技术及传感器监测技术、物联网技术,构筑多元化信息表达新方式,苏州还打造了VR(虚拟现实)、3D打印、文创纪念品等多元化产品体系,努力实现数字化成果的轻量化表达,构筑“元宇宙”产品应用体系,突破文化遗产传统传播的诸多“壁垒”,助力运河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