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接近元宇宙:媒体融合实践中的技术想象

元宇宙与web3.0是数字文明时代具象化的远景表达,它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革新已然使传播属性和体系呈现一种新的态势。

【摘要】元宇宙与web3.0是数字文明时代具象化的远景表达,它带来的一系列技术革新已然使传播属性和体系呈现一种新的态势。无论是内容生产、流通还是监督,元宇宙将成为媒体融合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元宇宙到底能为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带来什么?如何使用区块链技术治理虚假信息?云计算如何升级“媒体+电子政务”以及如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创新媒体社交形式?本文通过元宇宙应用于媒体融合实践中的技术想象,为未来融媒体发展提供方向,并基于现实角度,就元宇宙视域下传媒创新困境,技术变革带来的社会风险问题进行反思,以期元宇宙在未来能更好地带领人类走向更高维度的数字文明。

【关键词】元宇宙  媒体融合  区块链  云计算  虚拟技术

前言

元宇宙作为一种基于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镜像世界(mirror worlds)、虚拟世界和生命记录(life-logging)等技术的新范式,有望成为执行任何类型的人机交互的新界面。然而这种技术目前尚未普及,同时缺乏适用于商业、学习或媒体娱乐中常见数字实践的标准。但我们依然可以基于现有信息去塑造技术想象力,在融媒体实践中探索元宇宙的使用期望和可运用场景。

一、元宇宙现状概述

“元宇宙”是“元”(超越)与“宇宙”一词的结合,最早出现在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撰写的一部科幻小说《雪崩》中。[1]在这部小说中,斯蒂芬森将元宇宙定义为与现实世界平行的巨大虚拟场景,用户可以通过数字化身在其中交互。自此,作为计算机生成的宇宙空间,元宇宙开始拥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例如生活记录(life-logging)、多维空间(collective space in virtuality)、镜像世界(mirror worlds)等。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教授将元宇宙定义为“一个整合了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换言之,元宇宙可以看作是一个由网络和扩展现实技术(XR)促成的与现实世界平行且融合的数字虚拟环境。同时,元宇宙也可以被概念化为一种新媒体,其语言和格式不再基于传统叙事的时间线性,而是基于元视觉的空间界面。[2]

继《雪崩》之后,元宇宙开始在电影和虚拟游戏中大放异彩,从《黑客帝国》上映、元宇宙虚拟游戏的里程碑《第二人生》发布,到虚拟游戏和社交媒体相结合的平台Roblox上线,再到玩家在《赛博朋克2077》中通过身体改造实现数字永生。元宇宙逐渐成为能够投射现实世界的二元性副本,在这个虚拟环境中,每个用户都拥有各自的数字化身去体验另类生活。为了实现这种二元性,元宇宙的发展也必须经历三个连续的阶段,即数字孪生、数字原生,最终实现虚实融生。[3]

数字孪生是指在虚拟环境中大规模地复制现实空间中的实体。在这个阶段,更多的是对现实的模拟,包括物体的运动状态、温度甚至功能。[4]因此数字孪生目前也多应用于产品设计、智能城市规划和一些风险操作中。在建立现实世界的数字副本后,第二阶段的数字原生则侧重于原生内容的创建。内容创作者透过他们的数字化身,直接参与虚拟世界的数字创作。同时,与现实世界相类似的虚拟世界内部的生态系统,包括文化、经济、法律和法规(数据所有权)将支持这些无形内容的生产与创作。[5]例如玩家可以在《第二人生》游戏中通过3D建模工具制造新的商品或提供服务,并在虚拟世界中进行买卖。同样,用户也可以借用Roblox公司提供的工具和技术平台去开发新的游戏和软件进行交流和售卖。当进入最后一个阶段的时候,元宇宙可以成为一个自我维系、具有高度独立性并与现实世界共融的虚拟世界。因此,用户可以凭借数字化身随时体验在虚拟世界的活动。同时,元宇宙将会进一步打通不同虚拟平台之间的界限,帮助用户更加广泛地分享创建的虚拟内容,例如,用户在《第二人生》中建构的虚拟模型可以转移到Roblox平台进行售卖。更进一步,虚拟空间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与现实世界交互连接。

根据上述对元宇宙的构建,我们似乎已然处于元宇宙当中。电子游戏的像素越来越高,游戏呈现的物理效果越来越逼真。由技术驱动的非游戏体验也开始被用户接纳,如虚拟音乐会、虚拟时装秀、产品联名等。例如2019年著名音乐人克里斯托弗·科姆斯托克通过动作捕捉技术在《堡垒之夜》中举办了一场虚拟演唱会,吸引了超过1070万玩家参与。新冠疫情的暴发更是加速了社会的虚拟化进程,云看展、数字博物馆等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娱乐活动开始涌现,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元宇宙发展的特征和技术要素需求。但同时也可以看到由于技术限制,目前元宇宙发展的局限性。例如社交网络虽然允许用户创建内容,但仅限于文本、照片和视频;不同的虚拟空间无法跨平台交互操作;新兴平台提供的用于社交聚会和在线会议的虚拟空间不是永久的;类似于《捕捉宝可梦》的AR游戏虽然已经做到将虚拟形象附加到现实空间中,但仍未赋予其除视觉外的其他数字孪生应有的物理属性。

如果我们回顾元宇宙开发的时间线,会发现元宇宙经历了基于文本的互动游戏、虚拟开放世界、大型多人在线游戏(MMOG)以及智能手机和可穿戴设备上的沉浸式虚拟环境这四个重大转变。[6]而每一次转变都是由新技术的出现而推动的。事实上,研究界仍在探索元宇宙发展的道路上。理想情况下,新技术可能会解锁元宇宙的其他功能,并将虚拟平台推向共享的虚拟宇宙。因此我们试图进一步发掘元宇宙的技术基石,包括AR/VR、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潜力,打开更多媒体融合的元宇宙应用场景。

二、媒体融合下的元宇宙技术想象

2020年,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特别强调,“要以先进技术引领驱动融合发展,用好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革命成果,加强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媒体深度融合是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新闻传播领域的开拓与发展。[7]而元宇宙作为创新技术的组合,是推动媒体创新和变革的新机会,不仅能够推动内容传播的创新,也能够构建新的传播体系。

(一)区块链技术保证新闻媒体生产真实性

“假新闻”一词在2017年被大众所熟知,到目前为止,该词的在线使用频率提高了365%。[8]随着创新不断推动技术进步,信息得以被快速访问。但同时虚假信息通过社交媒体也在指数级传播,甚至要比真实新闻传播得更远、更快、更深。[9]因此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检测已成为目前重要和新兴的研究领域。例如阿布里尔(Patricia Abril)和普兰特(Robert Plant)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和机器学习(ML)技术用于强调语言模式以此来辨别新闻内容的真实性。[10]格兰尼(Mykhailo Granik)提出可以使用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aïve Bayes Classifier)来识别假新闻。[11]戴伊(Amitabha Dey)的另一项研究中提出应用K-邻近算法(K-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可以对新闻媒体信息进行信任度分级。[12]

其中区块链是近年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之一。区块链作为元宇宙最重要的底层架构,对元宇宙中的身份认证系统、经济系统、内容生产体系等具有重要意义。[13]它最初作为比特币的去中心化分布式共识机制出现,现在被广泛用于各种领域。区块链是指不断增长的区块列表,每个区块会包含哈希加密、交易数据和生成时间。[14]因此,将其引入新闻传媒业中,能够完善内容生产流通规则和机制。[15]一旦交易数据存储在区块链上,区块链技术不仅能保证数据的完整性,还能够追溯数据来源的唯一性。

目前最为常见的应用方法是使用区块链,结合智能合约(以数字形式定义的承诺),并定制配套的算法,最终用动态加权系统来为信息发布者制定可信度分数。例如斯里瓦斯塔瓦(Gautam Srivastav)等人采用的是PoA权威证明协议作为可信度评分的共识算法。[16]保罗·莎望(Shovon Paul)等人采用的是BFS广度优先搜索来分配权重。[17]

图1 区块链技术检验假新闻流程图

无论哪一种方法,整体的思路是趋于一致的,即建立一个特殊规则的智能合约。合约的两端分别为发布者和验证者(见图1)。以发布者为例,发布者可以凭借过往发布的信息质量,或者权威证明在区块链中进行注册,从而获得较高的信任基础分。在区块链中成为认证节点后,可以发布相关信息。当信息进入交易过程后,将会被区块链中其他节点——验证者检验。若大多数验证者判定该信息为真实,将提高发布者的信任度评分,反之降低。另外,将验证新闻真实性的权利下放至匿名用户,有助于用户摆脱束缚和压力,并给予用户更加公正的判断。最终,所有验证者给予信任分数的平均值将用来衡量该新闻的真实性。当然,为了避免验证者滥用权力,对于验证者的资质也会基于其过往发布的信息内容赋予基础的可信度得分。只有拥有较高信誉的用户才有可能成为验证者,当验证者的判断出现错误时,也会同样扣掉其可信度得分,当低于一定阈值后将剥夺其验证者身份。

尽管利用区块链技术监管信息真实性仍有很多局限性,例如如何平衡去中心化和政府监管的矛盾,目前的技术是否能承担如此海量的信息计算,等等。但区块链的技术无疑为我们治理媒体假消息提供了一个思路和创新的机会,以便未来建设一个更加可信、可靠、透明和安全的媒体网络环境。

(二)云计算升级“媒体+电子政务”运营模式

在媒体深度融合趋势下,如何借助社交媒体工具掌握舆情,及时调整公众与政府关系,保证政务服务的透明度和参与度,是值得深入探索的话题。电子政务作为运用信息和网络技术进行办公、管理和提供社会服务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政务信息公开程度不高导致的“信息孤岛”,以及和公众互动性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而云计算的出现,可以让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属于分布式计算的一种,由共享资源池的大型计算机系统组成,提供信息整合和分析等功能。[18]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服务不仅能降低运营成本,而且可以利用“云计算+社交媒体”分析和整理有关政务服务的舆情信息,为修订相关政策提供建议。传统上,政府一般会基于官方机构生成的统计数据来制定政策。但是这种自上而下的统计方式存在着样本不全、数据类型单一、调查内容局限等问题。因此,为了克服此类传统数据统计方式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社交平台上,以实时且全面地收集用户数据。

一般来说,社交媒体分析分为四大类,即描述性分析、内容分析、网络分析和地理空间分析。[19]因此可以利用云计算的相关控制组件,从这四个方面去对社交媒体中的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分析。例如从描述性分析出发,了解相关讨论帖的数量、主题标签、词云等。通过对标签的分析和整理了解民众对政策的舆论趋势。在内容分析方面,通过情感分析、主题建模等技术实现从给定的文本中获取具体的语义内容。[20]其中情感分析作为自然语言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能够基于文本的词汇判断其包含的具体情绪等标签。目前情感分析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种基于事先标注好的情感词典进行分类,如惊讶、悲伤、喜悦、恐惧、厌恶和愤怒等;另一种是极性分析,通过识别文本作出正面或负面的两极判断。通过网络分析,还可以在社交媒体平台识别出积极参与讨论的不同社区,结合前期的情感分析和标签分析识别出政策是否形成了足够大的积极社区,以及持负面情绪的社区抱有哪些困惑和问题;进一步结合地理位置分析,去了解正面和负面的社区群体具体分布于哪些城市,以此分析出相应的目标受众;甚至可以追踪转发量、点赞和评论数,通过云计算分析出目前大多用户所持有正面或负面态度的根源在哪,是否存在舆论的指向性,这可以为政府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三)XR/VR创新媒体交互形式

疫情之下,扩展现实(XR)这种能够远程交互的技术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交形式。例如,近两年虚拟现实(VR)技术打造了沉浸式看两会体验,创新了媒体报道形式。XR将中国空间站搬进演播室,实现远距离同屏访谈。增强现实(AR)技术让众多博物馆重新“活”了起来。至于其他领域,XR技术也活跃于虚拟课堂、VR会议室等场景中。我们有把握认为XR技术的未来在于解锁新的社交方式,而非简单复制现实世界中物理共存的体验。换句话说,虚拟现实技术的变革性不在于帮助我们重新创造面对面的相遇,而在于提供了“超越存在”的新机会。因此,VR技术还能为社交媒体带来哪些附加值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去探索的领域。

之前很多研究证明,虚拟环境中的干预因素可以影响人们的社交行为和模式。拜伦森等人的转化社会互动(transformed social interaction)概念将参与者虚拟化身与他们的“肉身”分离,包括所谓的“变形虫效应”(Proteus effect)——人们的行为会不自觉地向自己的虚拟形象靠拢,例如虚拟形象是女性的男用户会更喜欢发可爱的表情符号。[21]罗斯和其他人的研究探索了通过增强现实(AR)技术,调动个人的感知体验也会深刻地影响社交行为。[22]因此,当我们在VR场景中通过技术干预增强社交体验,创造新的环境特征,赋予参与者新的社交能力,将有可能解锁新的在线社交行为模式。

目前常用的虚拟交流平台,例如腾讯会议、钉钉由于超负荷的非语言交流和庞大的在线人数,普遍存在“变焦疲劳”(zoom fatigued)的问题——在过度使用视频会议后引起的疲劳和倦怠。而VR技术将会成为一个有效的解决途径,特别是对于非语言行为以及社交数据的可视化,通过VR特有的功能可以实现比线下更为丰富的社交信号。例如在VR虚拟会议平台,我们可以将参会人员的视线通过射线形式实体化,以此来表明注意力集中在哪里。也可以通过对参会者眼动追踪来掌握其注意力等级及精神状态。甚至可以将听众的点头等肢体动作直接转化成虚拟资产。在头脑风暴的场景下,可以通过将语言符号转化为“交流池”,来反馈每个人的讨论参与度。在媒体报道的场景下,可以通过记者的语气和语调,将情绪可视化为表情符号,来丰富社交的互动信号。无论是在哪种场景下,通过这些数字技术干预,VR将为我们带来一种新形式的交流方式和互动模式。

三、元宇宙风险:时代红利下的问题思考

(一)传统媒体生产方式成为媒体创新的枷锁

影响媒体创新主要有十个因素:“(1)技术,(2)市场机会和用户行为,(3)竞争对手的行为,(4)监管,(5)行业规范,(6)公司战略,(7)领导力和愿景,(8)组织结构,(9)能力和资源,以及(10)文化和创造力”。[23]媒体创新包括开发新平台和商业模式,或是新的内容生产方式,而后一种尤为重要。但内容生产由于其不同的特征(精神性、主观性、意识形态性)意味着媒体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作人的知识、技能和创造力,因此传统媒体人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从组织结构看,新闻态度和生产模式对媒体公司的创新有较大影响。从公司战略上看,目前大多数的媒体机构对元宇宙这类新兴技术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战略性策略和目标,也缺乏相应的工作流程、专业部门和技术团队,更多的时候传播框架没有变动,仅是将传统媒体生产的内容简单套用进某一应用技术当中。这种缺乏技术专长和内部资源僵化导致对技术供应商的长期依赖,也阻碍了新技术的长期应用及媒体创新。

(二)深度伪造技术带来的社会风险

在元宇宙无限机遇的背后,也伴随着很多风险,甚至很多问题是我们从未遇到和法律层面还未予以界定的。例如深度伪造技术(Deep-fake),其核心是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机器学习技术。[24]该技术可以将图片或视频合并叠加到源文本上,借助神经网络技术(DNNs),将个人的声音、面部表情及身体动作拼接合成为虚假内容。深度伪造技术最常应用于AI换脸技术,例如电影《速度与激情7》中利用该技术成功复活保罗·沃克的演员布莱恩·奥康纳。佛罗里达州皮德斯堡的达利博物馆运用深度伪造技术,让1989年就故去的西班牙现实主义画家“重焕生机”。以该技术为基础的APP“ZAO”也在国内手机应用市场中较为活跃。

深度伪造技术如果无法加以规制,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都会带来危害。例如通过AI换脸伪造假视频进行勒索、骚扰、身份盗窃等违法行为。相对于基于图像的假新闻,此类人工生成的视频产生的虚假新闻引发的威胁更大,甚至会上升到国家间的信息战,对国家安全带来威胁。因此,我们在创新技术的同时,也需要保持警惕。

四、结语

元宇宙将很多前沿技术汇聚起来,是未来数字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即便目前它仍处于初级阶段,但随着新兴技术的参与和生态系统的逐渐完善,我们数字化的未来将会更加互动、生动和多媒体化。媒体作为社会的引导者,必然需要在元宇宙背景下,不断深度融合创新,适应技术革新,重新构建新的传播理论,为未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和服务。(参考文献略)

作者:

邱实  南京传媒学院助教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