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

她说她不是人?虚拟主播批量上岗,数字化平替是否好用?

半夜醒来睡不着,打开平台直播间发现,凌晨也有主播在直播。这样的场景已经照进现实,而进行直播的不是别人,正是虚拟主播。

央广网北京5月14日消息(记者冯烁)半夜醒来睡不着,打开平台直播间发现,凌晨也有主播在直播。这样的场景已经照进现实,而进行直播的不是别人,正是虚拟主播。今年以来,虚拟数字人在部分领域呈批量落地之势,成为替人类分忧的数字分身。然而这样的数字化平替是否存在短板?数字人应用需要怎样的监管?

虚拟人上岗潮来了,他们都能干点儿啥?

最近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类似这样的虚拟数字人走进了直播间化身为24小时直播不休息的主播,引发了一波虚拟人上岗潮。可以预测,随着AICG(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还可能有越来越多的AI主播上岗。

其实虚拟主播的尝试早在2020年就已经开始,那一年的“双十一”直播间出现了一位不一样的主播——虚拟AI带货主播。

经过了技术的迭代,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说,这几年虚拟主播也有了显著的变化。“这几年虚拟主播的进步可以看到有几个方面,第一个,语言表达不那么生硬了,更加接近正常人的表达方式。第二,面部表情不是那么呆板,变得比较丰富起来。第三,还可以跟受众进行互动交流。这些外部的表现背后都是我们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进步。”

给虚拟人分一分类,总共分几类?

目前从技术层面来讲,虚拟人分为2D视频类虚拟人和3D建模类虚拟人。简单而言,所谓2D虚拟人就是大家看到的虚拟新闻主播,和真人很相似。3D建模类虚拟人通常我们会在游戏、动画、电影里看到。

此前,虚拟数字人高昂的制作和运营成本曾一度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虚拟数字人的成本也有所下降,特别是2D视频类虚拟人。

科大讯飞虚拟人业务部总经理郜静文说:“2D虚拟人是通过视频拍摄、建模,实现文本到视频的自动化的内容输出,这两年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已经能够完全实现自动化的建设过程,这方面相对来说成本已经有所下降了。有一种叫自动化的虚拟人制作,比如自己拍摄数据,然后上传到平台上自动化建模完成使用,这一类就是用户自定义的可以完成的,可能几万元就可以完成。”

有了虚拟人的帮助,对于商家直播间而言就意味着拥有了一个可以24小时工作的主播,从长远来看,可以有效降低成本促进交易增长。也正是因为虚拟人有着这样的好处,拥有数字分身的智能化需求蓬勃生长。

近两年来,大批创业企业也涌入这一赛道。有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和核心市场规模分别为1866.1亿元和120.8亿元,预计2025年分别达到6402.7亿元和480.6亿元,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

虚拟人赛道挤满了人,现如今还存在怎样的问题和短板?

然而要想让虚拟人实现真正如同真人一般的直播带货,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郜静文说:“在直播间场景下,人可以把物体拿起来,可以品尝食物的味道。这些情况虚拟人是暂时达不到的,只能用语言表达出来,不能用更生动的方式表现给观众。尽管其交互能力随着大模型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但是现在肯定不如很多有经验的主播表现得好。”

此外,虚拟主播直播带货还存在一些乱象。

一些商家在运用虚拟主播时出现了虚假夸大宣传、诱导非理性消费甚至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另外,还有一些虚拟数字人的运营公司急于抢占直播带货的商业赛道,但对选品质量的把关却远不如真人主播团队严格。

由于虚拟主播本身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自然人,在很多情况下,法律责任无法由虚拟主播承担,而应由虚拟主播背后的人或机构来承担。

虚拟主播融合了人工智能、深度合成、虚拟现实等新技术,覆盖的基础软硬件层、平台层、应用层等产业链环节众多。当虚拟主播出现违法情况时,产业链中具体由哪些企业来承担第一责任人的相关责任,目前还需在司法实践中进一步确认。

虚拟人来了,我们怎么管?

目前我们看到,平台也在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近日,某平台发布关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平台规范暨行业倡议。公司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存在识别难的特点,也带来了虚假信息、侵权等问题。平台要求:虚拟人需在平台进行注册,虚拟人技术使用者需实名认证。

欧阳日辉也建议,虽然目前我们对虚拟主播的管理尚在起步阶段,但监管本身已经传递出一个鲜明信号,那就是虚拟数字人和现实中的人一样,都必须划定行为边界。

欧阳日辉说:“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制作过程会比较慢,我建议从团体标准入手推动标准的建设,推动数字虚拟人主播的生产使用等标准规范。不能随便就造一个虚拟人出来,这个虚拟数字人怎么使用,应该在哪些领域使用,可以在什么时候使用或者如何使用等,都应该有相应的标准和规范。”

关键词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