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数藏平台幻藏又改名了

数字藏品市场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如果未来能解决合规、监管和赋能等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创新空间。

文丨吴洪涛

在一座塑料感十足的宫殿前,一只难言俊美的白鹿昂首向前,脚下环绕的是免费挂历上常见的朵朵祥云。

就是这样一张平平无奇的JPG图片,在2022年被拍出了百万天价。当然,更令人瞠目结舌的还在后面,截至目前,这款名为“鹿在朝”的数字藏品价格已经跌至千元级别,投资回报率高达-99.9%。

发售这款数字藏品的平台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主角——一个曾经名为「幻藏」,如今更名为「NewBee」的数字藏品平台。

01.两易其名,换汤不换药

根据企业介绍,幻藏是一家数字藏品发行平台,基于区块链技术在知识产权领域应用,立足于数字艺术产业发展,致力于为数字收藏爱好者建立一个高品质、高效率且安全可靠的数字藏品发行平台,实现藏品数字确权及流转。

此次发生更名的不只是平台名称,据企查查信息,「幻藏」此前主体公司为江西「幻藏」科技有限公司,如今也已经更名为云南迈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490万人民币,但实缴资本一栏却为空白。

其实在此次更名之前,「幻藏」已经发生过一次更名。该平台于2021年上线,最初名字为One Meta,但运营不久后其微信公众号被封,封禁原因为“由用户投诉并经平台审核,存在未取得法定许可证件或牌照,发布、传播或从事相关经营活动的行为,账号已被停止使用”。于是该平台在2022年3月宣布品牌升级,正式改名为「幻藏」艺术平台。

然而,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更名为「幻藏」后,该平台依旧遭遇大量投诉。比如黑猫投诉上出现多起涉及“平台存在涉嫌非法集资行为的先充值后购买、余额提现T+2、没有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售卖元宇宙虚拟数字地块房产等行为。”的投诉。

去年11月,许多用户反映「幻藏」平台有偷搞老鼠仓的嫌疑,私下开放兑换不通知会员,让许多用户遭受财产损失,不少用户称已经在收集证据并准备报案。这种名声臭了就换个马甲再来一遍的行为,侧面印证了网友们对于国内数字藏品市场的认知——数字藏品的尽头是诈骗。除了「幻藏」,近期还有多家数字藏品平台进行了更名,比如七级影视更名为尔雅数艺,丸卡更名为Xbeats等等。

按原教旨主义的观点,数字藏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非同质化代币,可以代表独特的数字资产,如艺术品、游戏道具、收藏品等。数字藏品具有唯一性、稀缺性、可追溯性和可交易性等特点,因此可以作为虚拟商品的所有权凭证或电子认证。

但在国内相关法规尚不完善,且命令要求数字藏品遵循去金融化原则的前提下,数字藏品的价值锚定和价值传递逻辑难以自洽,很难作为投资或理财的手段和工具。这也是为何数字藏品市场泥沙俱下,乱象频发的主要症结所在。

02.融资不断,真实性存疑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行业现状下,数字藏品行业却依旧融资不断,且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与其中。根据前瞻研究院数据,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国内数字藏品融资事件高达49起,融资规模已超过57.6亿元。艾媒咨询数据则显示,2022年的数字藏品消费者中,53.3%为青年群体。

据企查查数据,「幻藏」至今已完成了两轮融资,该平台在去年12月完成2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后,于今年5月完成Pre-B轮融资,融资后估值高达5亿人民币。

如此融资规模,在其他行业是很难想象的,但据元力社考证,「幻藏」的这些融资信息的真实性有待商榷,其中Pre-B融资信息源头来自“中企经济网”,但该网站在新闻中并未注明信息来源,仅提及“据最新消息“,有点不知所云。因此该融资信息的可信度需要打一个问号。

最后,数字藏品市场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如果未来能解决合规、监管和赋能等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创新空间。据国信证券数据,2026年,在开放二级市场后,我国数字藏品市场规模将达298.3亿元。数字藏品市场的规模将随着数字藏品概念的普及和应用场景的拓展而不断增长,当数字藏品与实体商品、艺术品、收藏品等不断融合、互动和协同,数字藏品市场的赋能价值将凸显。

但如「幻藏」这样两年两易其名,遭到大量消费者投诉的平台,是否能走到行业壮大繁荣的那一天,我们是持怀疑态度的。

关键词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