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时代,人类开始向虚拟世界迁移,实现了线上线下“两栖”生存。强调“临场感”和“沉浸式体验”的元宇宙,契合了数字化时代非遗文化线上线下融合、数智转型的发展方向。将非遗文化与元宇宙结合,让元宇宙赋能非遗数智转型,有利于非遗文化的活态传承。
01 元宇宙赋能非遗传承
非遗传承最大的困境在于传承之难,以扩展现实、数字孪生为技术特征的元宇宙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文化遗产传承“后继无人”“传播梗阻”的问题,它可以集结和扩大趣缘群体,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打破文化遗产传播壁垒,扩大非遗传承的代际圈层,创新传承形式和渠道,实现代际融合、场景融合和文化融合。
“活态化”是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关键,只有将文化遗产置于社会、时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动态背景中,才能创新发展。比如,将古色古韵的非遗置于博物馆橱窗中或制作成海报粘贴在现代化的墙壁上,只能展示其本身价值,缺乏延伸意义。而元宇宙中VR、AR等技术能够还原非遗产生和使用的历史语境,让用户产生沉浸感。
海上博物精选
文徵明名作
《江南春词意图卷》
推出数字藏品
02 元宇宙为非遗融合多元情境
元宇宙是整合多种新技术而产生的新型虚实相融的互联网应用和社会形态。
融合性是元宇宙的基本特征和属性,非遗元宇宙能够将非遗现实场景融入虚拟世界,吸引“Z世代”青年用户,扩大非遗文化的趣缘群体,完成传统非遗文化的网络书写,从而实现代际融合、场景融合和文化融合。
展示什么?
如何展示?
一直是非遗传承的重点
科技的发展使得用户对非遗的感知程度有了更高要求,而缺乏实际应用场景所带来的感受缺失是传统非遗传承的难题。
元宇宙则拓展了互联网早期“双目可及”的平面场景,非遗元宇宙利用VR、AR技术,深度模拟非遗文化的生成环境,实现了从平面到立体、从虚拟到真实、从观看到沉浸的高度融合。沉浸式地再现了人文环境和历史场景,从而能够原真地展示活态非遗。
03 非遗元宇宙沉浸用户体验
随着科技进步和时代变迁,由于缺乏实用场景,非遗渐渐难以满足青年一代的精神需求,被动的“口传身授”只会让非遗传承停留在“听说”和“知道”的表层。非遗元宇宙从非遗平台场景搭建到内容生产和社交互动,强化了用户参与,有利于非遗传承由“表”及“里”、由“观赏”到“共建”。
在社交媒体时代,身体体验源于符号化的文化身体,物质身体不仅被图像化处理,也被影像符号化投射到赛博格,网民只能获取身体的符号感知,比如,朋友圈的精修照片、抖音里的视频分享等。
在元宇宙中,物质身体与技术身体合二为一,融于一体。非遗元宇宙通过技术身体与真实身体的连结,实现了用户具身在场的沉浸体验,弥补了传统非遗传承中物质身体不在场的缺憾,能够让用户沉浸式地体验非遗文化。
CGN《千年调·宋代人物画谱》线上展厅
数字交往的核心是人——物——实践融合中的人的主导性,元宇宙中真实的可触摸、可观感式传播情境,能够让用户快速实现情感沉浸,并建构亲密感。在非遗元宇宙中,用户甚至可以参与内容编辑,通过参与搭建非遗原生态文化环境,产生体验式传播效果。
快手《给非遗一个更大的舞台》宣传海报
元宇宙赋能非遗数智转型,一方面,应加强“元宇宙”的前瞻性运用;另一方面,也要警惕跟风“蹭热度”,需警惕跟风乱象、数据安全、伦理风险等问题。
发展非遗元宇宙要以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现实基础,还要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实现虚实互动,这样才能让元宇宙成为非遗大众化的良性载体,才能让非遗赋予元宇宙文化灵魂。
参考文献
[1]陈力行.元宇宙概念下非遗数字化设计创新实践[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3,3(11):63-65.
[2]王冠博.浅谈数字非遗在元宇宙空间中的承继与初期构想[J].明日风尚,2023,(14):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