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孪生

AI虚拟数字人2022:大爆发、小幸运与商业化难题

2022年可以说是数字人发展元年,伴随着元宇宙的发展以及资本的推动,数字人进入一个短暂的大爆发期。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无论是互联网大厂、短视频平台还是一些虚拟人运营平台,都纷纷扎堆造数字人的行列。

又到了总结2022年热词的时候,那必须不能少了数字人。

2022年可以说是数字人发展元年,伴随着元宇宙的发展以及资本的推动,数字人进入一个短暂的大爆发期。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无论是互联网大厂、短视频平台还是一些虚拟人运营平台,都纷纷扎堆造数字人的行列。

首先是动作频繁的互联网大厂,它们更倾向于围绕元宇宙来布局生态,打造或者投资虚拟人,只是捎带手的业务。比如字节跳动这家公司除了手握虚拟女团外,还收购了VR企业Pico 游戏公司沐瞳,甚至上线了社交产品,一下子把虚拟人、硬件、游戏社交的“元宇宙套装”凑齐了。

当然大厂捎带手造出来的虚拟人,也不是无事可做,它们身为虚拟打工人,也在不同场景下发挥余热。比如今年在北京冬奥会上,声名大噪的阿里虚拟人冬冬就是以冬奥宣推官的身份来做带货主播,协助天猫奥林匹克中国旗舰店推广商品;而百度推出的虚拟人家族希加加、度晓晓、林开开、叶悠悠,不仅仅是作为百度的官方形象代言,对外诠释技术主张,同时它们也要作为用户的陪伴者、服务用户。

这些大厂造出来的明星数字人,它们都是人类用计算机、深度学习等手段创造出来。虽然存在非物理世界中,但已经可以在很多场景下和我们互动,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带货主播、主持人、品牌代言人,甚至会来和我们抢饭碗。

其次,今年短视频平台也开始涌现出了更多的虚拟数字人。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的《2022虚拟数字人商业化发展报告》中就提到,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抖音、快手、微博、b站四大虚拟人商业化平台,在短视频平台上,虚拟人已经形成了直播打赏、电商带货等变现方式。比如百度的希加加,自今年2月首度亮相以来,也和数十家品牌进行了合作联动。

不过随着虚拟人赛道越来越火热,虚拟主播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据公开数据,截止2021年8月,b站就已经有3.6万多名虚拟主播,不过一半以上的虚拟主播月收入为零,2/3的虚拟主播粉丝数在1万以下。

虚拟人运营的企业也同样不容易,一些公司可以说是收获了小幸运,它们靠打造偶像IP来寻求投资和商业变现。比如燃麦科技虚拟人AYAY,入职阿里巴巴不到6个月,就获得了20个品牌的合作;乐华旗下的虚拟女团A-SOUL,因其迅速走红卖座,而获得字节跳动的大笔投资。而去年就开始爆火的柳夜熙,截至目前为止也已合作超过200个品牌。

但是那些不幸运的公司基本上都在逐渐出局。不是所有被造出来的数字人IP都能像洛天依、柳夜熙一样红,更不要说长红。并且,真人头部IP都有跌落的一天,何况数字人。

这两年,随着元宇宙的火爆,数字人被视为探索新文明形态——元宇宙的入口。在技术和平台的共同驱动下,数字人的商业价值也被资本广为看好。《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预计,2030年我国虚拟数字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700亿元。

但在仓促的商业化面前,一些数字人也被早早催熟。实际上我们离数字人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应用,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毕竟目前还处于发展早期,数字人还面临着成本高、效率低、自由度低等难题。

第一个难题,数字人的制作成本非常高。

一个成熟数字人的制作背后,就是一个完整的长链路,包含了形象设计、资产制作 、驱动、内容生成等环节。从设计到3D建模再到AI技术投入,对每个环节的要求都非常高,而每部分投入都要砸钱研发。

第二个难题,受技术影响,数字人还很难做到无限接近人的真实自然。

因为目前AI技术还处于发展早期,所以数字人虽然外表像人。但其内核远没有达到真人状态,比如数字人在自己的表情管理,感知互动上还缺乏人的亲和力。有的数字人在与人交互时被吐槽胳膊太僵硬、面部表情不够自然。而实际上,更自然的交互背后,涉及一系列的语音相关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计算机视觉相关的技术,解决不自然的交互问题,需要技术上的一步步突破。

第三,目前数字人行业还缺乏一个权威的定义和统一的标准。如今数字人行业还处于良莠不齐、百花齐放的发展阶段,这些都将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但无论数字人目前发展如何,行业努力的方向一定是要做出和某个真人一模一样的数字人。

为了做到数字人的普世化应用,需要大幅度降低企业应用数字人在技术生产和营销上的成本。很多企业每年把心思花在了底层技术的版本迭代上。有的企业甚至是以1.5个月为周期进行迭代。

回顾这一年,数字人的发展可以说是大爆发与小幸运并存。但“人均一个数字人”的时代何时能真正到来,不仅考量着大厂强大的AI技术,还需打造一个更完善的生态。

而越是在探索初期,就越要聚焦底层技术。因为,成熟商业革命的发生,需要扎实的底层技术支撑。

关键词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