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元宇宙浪潮下,数智人拒绝“标品”

在各地文博会、生活节等大型文娱活动上,在博物馆等各类场馆的线上平台,在企业与用户交互的窗口,在政务平台滚动政策宣讲片中,尤其是,在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上……

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在各地文博会、生活节等大型文娱活动上,在博物馆等各类场馆的线上平台,在企业与用户交互的窗口,在政务平台滚动政策宣讲片中,尤其是,在各大卫视的跨年晚会上……

2022年末、2023年年初,这一波数智人的发展,用“雨后春笋”来形容不为过。

打开搜索引擎,输入数智人、虚拟人等关键词,各种能够快速完成交付的服务占满了整个屏幕。

原本高高在上的“科技与狠活”似乎突然成为了标配,一个个数智人被指定各种场景任务后,渲染一下就登堂入室,俨然包装不同的工业化“标品”,被批量化推向受众,

而另外一边,在这条路线之外,早就开始进行的“非标品”路线仍然在深化。

例如,1月16日至2月28日,由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主演的传统大戏《龙凤呈祥》在咪咕视频等平台上线。这其中,由中国移动咪咕打造的数智人尤子希,在去年宣布成为国家京剧院首个数智学生后(《龙凤呈祥》已连续三年在新春期间上线),带着一年的学习成长出现在今年的开播仪式现场。

1000 (3)

尤子希的人物设定是基于前期元宇宙人设,也融合了《龙凤呈祥》中孙尚香的角色特点,她的加入成为咪咕“5G京剧元宇宙”的重要落地动作,经历了长达一年多的培育和发展。

事实证明,以尤子希为代表,试图走“精品打磨”路线,并契合元宇宙发展需要的数智人仍然占据一席之地。随着元宇宙开始脱离概念讲求实效,推动元宇宙实质性发展更加需要走这条路线的数智人继续发力。

数智人,被赋予“自然人”一样的成长过程

对集中大批量出现在视野中的数智人,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常常有人问这类问题:

这些“人”的表演,和“播放动画片”有什么本质区别?

一个现实是,“标品”数智人被硬塞到场景当中完成一个协作的任务,它们既没有给观众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甚至其必要性也被质疑。

数智人,需要形成自己独立的、被认可、被记住的形象,才会被大众所接受。

那个在舞台上表演,或者与用户交互的数智人,人们知道它是谁、它做过什么甚至它的性格特点、爱好,才能够更好地产生直观的感受,去接受它,由此数智人背后所承载的一系列商业价值、社会价值才能更好落地和深挖。

说到底,这是对数智人技术外衣之下,自然人一样的内涵要求。

“非标品”路线对数智人的打磨,归根结底就是在做这样一件事。

以尤子希为例,拆解中国移动咪咕对其一步步的打造,无非包括了几个阶段:

成长初期,选择方向:基于2021年《龙凤呈祥》云演播的热度,22年官宣成为国家京剧院首个数智学生,让大众尤其是京剧票友建立基本的认识,如同对新人的初次见面。

成长中期,崭露头角:2022年年中,尤子希参加文化类节目《最美中国戏2》,作为数智人串讲、主题曲演唱,以“武旦”扮相与著名京剧演员裘识虚实结合演出《雨伞是媒红》,并独舞现代融合戏曲《寻琴记》。这一过程,尤子希逐渐“混个脸熟”,在新人之后,用户、观众、票友对其越来越熟悉。

成熟后,完美展现:在2023年《龙凤呈祥》线上演播的开播仪式上,尤子希带着一年的学习成果、成长蜕变完美展现在大众视野。

一路走来,尤子希的参与对观众而言没有任何的突兀感——就如同一个京剧演员一步步努力和成熟的过程。

这是“非标品”路线给数智人带来的价值。

除了尤子希,目前市面上“非标品”数智人几乎都在走“自然人”发展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并不突然出现去执行某个任务,而是一步步被丰富和塑造,换取观众、用户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例如,中国移动以自由式滑雪世界冠军谷爱凌为原型打造的中国移动5G冰雪数智达人Meet GU,在冬奥倒计时100天之际重磅亮相。除了作为咪咕冬奥嘉宾天团成员亮相并进行解说互动外,Meet GU的成长还被赋予了大量内容,其先后参与到北京交通广播与咪咕推出的首档元宇宙交互冰雪音频节目《荣耀时刻》、2022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全民阅读大会·2021中国好书》盛典等场景,在体育运动、冰雪文化领域不断加深影响力。

在去年8月举办的2022(GIAC)智能视听大会元宇宙产业发展论坛上,由清华大学发布的《2022虚拟数字人综合评估指数报告》中,数智人MeetGU在2022虚拟数字人综合指数排名TOP10中位列第四位。报告从技术身份、功能身份、社会身份三大维度对182个国内虚拟数字人展开评估,可见Meet GU的综合实力及其在完美复刻真人、全自动化表情与动作个性化迁移方面的显著优势。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