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深圳粤剧团赴港演出,深港共同探索元宇宙推广粤剧传统

据透露,本次深圳粤剧团赴港演出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元宇宙创新合作意向将在今年年底或有新的合作进展,例如,裸眼技术在粤剧之中的应用,在虚拟博物馆中去呈现粤剧角色,甚至,粤剧名角可能形象动漫化,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进入更广泛的年轻人的生活之中。

日前,深圳市粤剧团一行60多人,从莲塘口岸出发前往香港北角,开启了本年度“粤剧文化交流”香港站的演出。这次也是复关后首个前往香港交流的内地粤剧团。在香港新光戏院充满时代感的空间里,“全场满座”的牌子高悬,浓郁的香港风情展现出粤派文化的魅力。深港两地以粤剧为纽带聚于一堂。舞台之上,深圳市粤剧团与香港戏迷友好互动,增进了两地文化认同和情感亲近;在剧场之外,市粤剧团与香港同行以对文化融合、戏曲传承与创新发展进行更多的探讨与交流,并希冀能通过持续开展交流活动,将古典戏曲与先锋科技进行创新跨界融合,尝试为粤剧的传承发扬找寻到年轻化、潮流化、科技化的发展基石。

1000 (18)

两地三年“久别重逢”,促成了一票难求的盛况

深圳粤剧团“粤剧文化交流”赴港的两场演出,是香港戏迷期盼三年之后的“久别重逢”。在开演前五天,两场演出的票房就已经售罄,一票难求。国家一级演员晓毅、国家二级演员谭兰燕、林海涛、陈世才、卜美玲、苏小惠、文慧、谭芳梅等一众主演,悉数登场,为香港市民带去了《黄飞虎反五关》《南唐李后主》两曲文武生主演的粤剧重头大戏。演出剧情起伏跌宕,观众掌声、叫好声此起彼伏,绵延不断,特别是主演晓毅的精彩表演,受到了观众和举办方的一致好评,带给观众视、听觉的享受和满足。

据深圳粤剧团副团长潘美蓉介绍,深圳粤剧团成立于1979年,与特区同龄,也是深圳市唯一的国有专业戏曲院团,先后培养了“粤剧界的第一位‘梅花奖’以及二度‘梅花奖’得主冯刚毅,‘梅花奖’得主苏春梅、卓佩丽、琼霞,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文武生黄伟坤等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晓毅以及一批优秀青年艺术人才。”潘美蓉将粤剧团的辉煌娓娓道来,这些或是不被深圳大众所知悉的光芒——毕竟在深圳这座移民城市,讲白话者寥寥,粤剧的观众亦是更多地集中在罗湖、宝安、光明等几个区。

据了解,“粤剧文化交流演出”项目于2017年开始举办,至今已在广州、香港、澳门、中山、河源、湛江、肇庆、顺德、罗定及广西南宁等地成功演出70余场,交流演出的精品创作剧目和传统剧目近30台,吸引了近6万观众观看演出,在粤港澳大湾区粤剧艺术爱好者中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而仅从深港两地的粤剧文化交流来说,潘美蓉认为也是非常顺畅且频繁的。深圳粤剧团的赴港演出是有传承的。“早在1982年深圳粤剧团就第一次去香港演出,这是深圳首个艺术院团赴港。疫情前,我们每年都会赴港表演,也会邀请香港粤剧名伶来深圳演出。”

1000 (17)

复排、移植、原创、传演,深圳粤剧屡探传承与创新之路

此次在香港上演《黄飞虎反五关》则是深圳粤剧团近年来排演的经典剧目之一。潘美蓉坦言,粤剧人才面临培养周期长、成才率低、流失率高、人才紧缺的现状。如何培育新人传承文化,是市粤剧团一直思考的事情。“粤剧名家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我们希望能通过传演的方式,让青年演员继承下来,传续下去。”潘美蓉介绍,从2020年起,粤剧团启动“粤剧名家精品剧目传演”项目,邀请粤剧名家乃至其他剧种的名家,挑选自己最具有代表性的拿手好戏,传承给剧团青年演员。《黄飞虎反五关》正是粤剧界领军人物、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欧凯明的粤剧代表作之一,用他的话来说这是“很吃功的戏”。而粤剧团优秀文武生晓毅作为剧目技艺承续者,使该经典剧目及技艺在深圳粤剧团落地生根。“除了邀请名家传演之外,为了丰富深圳粤剧剧目、传承经典,这三年我们复排了35部经典传统大戏,34曲经典折子戏,让更多粤剧经典剧目留得住,演得开,承得下。”

相比广州、香港,深圳的粤剧发展土壤并不肥沃。粤剧团却一直在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据了解,其创排的大型现代粤剧《中英街传奇》《驼哥的旗》《风雪夜归人》《雷雨》《东江传奇》等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曹禺戏剧奖”“省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大奖。

正是这一大批现代原创粤剧展现了深圳粤剧团的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市粤剧团也创新移植、借鉴其他戏曲的经典剧目或表现方式等,“例如,《巾帼红玉》移植于京剧,融粤剧“南派”武戏、京剧“关派”武戏于一体,同时强化粤剧语言特点、音乐韵律,使该移植剧目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艺术效果。《牡丹亭之叫画》移植于昆曲,《水牢摸印》移植于川剧,均丰富了粤剧题材内容,《霸王别姬》借鉴京剧“剑舞”经典戏曲表演程式,丰富了粤剧艺术表现手法。”

1000 (16)

深港两地创新合作意向,以元宇宙推广粤剧传统

此次演出是深圳粤剧团应香港骏昇艺术工作坊的邀请, 骏昇艺术工作坊曾在2021年邀请著名艺术家罗家英拍摄原创微电影《红伶宴》。创办人及主席郭俊亨是一名20多岁的粤剧年轻演员,亦在广告圈、电影圈有所建树。在粤剧红伶吕洪广带领下,正式走入粤剧生涯,与各大戏班合作,后又加入香港八和会馆的《油麻地粤剧新秀培训计划》新秀行列,专攻丑生及武生行当。

在他看来,香港依旧存留传统文化消费的观众,在香港也有相当一些深圳粤剧团的戏迷粉丝,这次票房大卖正是“饿戏饿了很久,三年的盼望促成了盛况。”但是,年轻的他也看到深港两地粤剧的发展区别与共同的隐忧,“在香港,粤剧传统保留得非常好,创新得会相对比较慢。相比于此,内地因为创新的自由度非常大,创作力可能会更大。但深港相同的是,粤剧观众的老龄化都很严重。”

也正是基于此,郭俊亨以及从事AI及科技开发的黄思乐、香港浸会大学大湾区校友会创会会长何纬丰,对传统戏曲艺术与互联网娱乐融合产生了浓厚兴趣,并看好未来合作前景。黄思乐此前曾将珍宝海鲜坊进行虚拟创作以元宇宙呈现。“我相信元宇宙是年轻人的第二个生活,粤剧在元宇宙有现实很难实现的一些新表现,例如360画面、瞬间变身等。”从事AI及科技开发的黄思乐说。

在保持传统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颖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利用元宇宙等新技术手段来推广和传播戏曲艺术或是一种必然趋势和必要选择。正如郭俊亨所说的,年轻人是愿意在网络世界里“氪金”的,如何在数字技术构建的虚拟空间中找寻到新的市场、发展的新动力、传统的新活力,或许是深港两地共同的命题。

据透露,本次深圳粤剧团赴港演出及其背后所蕴含的元宇宙创新合作意向将在今年年底或有新的合作进展,例如,裸眼技术在粤剧之中的应用,在虚拟博物馆中去呈现粤剧角色,甚至,粤剧名角可能形象动漫化,通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进入更广泛的年轻人的生活之中。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

图片由深圳粤剧团提供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