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

数字赋能藏品“活”起来,互联网时代文学博物馆何为?

博物馆已然成为日常生活中提升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级馆均达到游客接待上限。随着各种新技术日新月异,如何利用新手段有效传播藏品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作家故居和博物馆的优势和特性又在哪?

博物馆已然成为日常生活中提升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据国家文物局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假期,全国6000多家博物馆共接待游客超5000万人次,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一级馆均达到游客接待上限。随着各种新技术日新月异,如何利用新手段有效传播藏品蕴含的文化精髓和时代价值?作家故居和博物馆的优势和特性又在哪?

今天恰逢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学博物馆线上研讨启幕,由巴金故居公众号、视频号发起,中国现代文学馆领衔中国文学博物馆、作家故居主办。

来自多家文学场馆的业内人士探讨,当新技术媒介赋能文学博物馆,如何挖掘自身特质展开公共文化服务?“博物馆通常被认为是保存着过去,但在可持续性的视野里,博物馆应该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中间体。它不仅保存着过去时间中那些珍贵的记忆、重要的事物,而且,它要让这些记忆、这些事物活起来,成为参与塑造未来的力量。”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李敬泽谈到,可持续性意味着我们对于世界和人类生活的未来负起责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博物馆不仅仅是庄严的殿堂,它应该没有墙,向着此时此刻人们的生活和心灵开放,它把记忆、审美、知识、梦想带给来到这里的每个人。所以,来到博物馆、来到文学馆,让美好的生活更加辽阔。

在快节奏生活里,文学为人们提供精神休憩地。文学,不仅记录生活、阐释生活,也在参与生活、改变生活。那些在生命中留下印记的作家和作品,也为生活赋予了特别的意义。中国现代文学馆重点讲述数字赋能文学馆工作取得的实质性进展,比如以丁玲手稿数字化研究为突破口推动文学馆馆藏资料研究,以及如何借力中国作协“作家活动周”“剧作家活动日”等重大文学活动,推动文学馆工作融入现代传播格局。

中国现代文学馆常务副馆长王军介绍,中国现代文学馆总藏品数量约89.59万件,数字化藏品数量约9.27万件。馆藏手稿约3.57万件,共涉及作家六千余位。其中已数字化手稿约2.2万件涉及作家四千余位。“文化重在体验,文化体验需要场景化,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他谈到,需不断提高运用新媒体和数字信息技术的能力,探索推动文学跨界“破圈”传播,拓展文学传播的新方法新路径、实现文学的跨界融合,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推动文学馆工作高质量发展。

如何线上线下联动,积极把经典作家作品用更灵活亲切的方式送到读者身边?巴金故居新媒体编辑忻世超以“品读经典——现代作家作品赏读微平台”为例,这是以巴金故居公众号为载体,在梳理馆藏资源、进行研究阐释、收集现当代作家作品信息等基础上,集中社会各方专家学者力量,带领公众走近作家、品味经典。近几年来,微平台不再用单一的原文推送形式作为主要发布手段,而是更注重内容的原创性与趣味性,让经典文学作品以另一种创新形式再次走入读者视线。

以“巴金朋友圈的悄悄话”这条原创微信为例,当时为了配合巴金先生诞辰 115 周年主题展《温暖的友情——巴金与友朋往来手札展》的宣传,微平台编创人员精读了巴金与四十多位朋友之间的通信,把那些作家与作家之间朴素真挚生活化的字里行间,穿越时空转化为现在日常用的微信朋友圈形式进行再次编辑,令读者们有了跨越时空的亲切感,读起文字来也更有参与感。

冰心文学馆和漳州市芗城区林语堂纪念馆将介绍藏品数字化的经验,以及利用新媒体平台亲近读者,使藏品“活”起来的活动经验;作为小型的城市文学馆典型代表,青岛文学馆将面临的运营困难诚恳托出,但也在探索网红时代的多元化发展路径。

作家故居、纪念馆是文学博物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场馆需要挖掘名人特色,结合自身特质,开展创造性的展宣和研究活动。比如,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址纪念馆突出作家联盟特色,与众多兄弟场馆联袂合作;常德市丁玲纪念馆从丁玲传奇人生经历中深入挖掘丁玲文化、信念、价值观等精神特质,并以此开发多维度、多内涵相交织的品牌活动;桐乡市茅盾纪念馆注重文旅结合,深耕革命文学,打造红色品牌活动;萧红故居策划主办数个作家作品展、手稿书信展,展示故居人文价值;徐志摩纪念馆从徐志摩“诗人”标签入手,组织“新月诗会”“七夕诗会”等品牌诗会;北京鲁迅博物馆立足鲁博丰富多元藏品,梳理其中脉络,构建多层次的鲁迅主题展览,分享在策展实践中的创意。

作为小型的城市文学馆典型代表,青岛文学馆馆长臧杰列出困境——未被列入“公益一类”文学馆,在“网红”时代大多会面临新的生存问题等,青岛文学馆正在尝试多元化探索,比如连通高校开展文献学科建设,让研究和展览实践走出去;形成公共教育立体化路线,将观影、读书会和少年良友俱乐部品牌化,“亟待建立文学馆事业发展规划,以项目化的方式,形成新的评价和支持体系。”

此外,上海图书馆提供了运用新技术“建设全息阅读,重塑阅读价值链,构建全时空、全场景全体验的知识交流活动”的丰富案例。来自日本的学者提供国际视野“参观者”的体验,对文学博物馆提出“帮助参观者获得感性式理解,把图书馆、研究中心、故居、博物馆结合”的高要求。李健吾、施蛰存、郑振铎、丁聪等名人后代分享名人遗存在当下社会中的处境,提供亲历者的独特视角,让观众仿佛重回历史,感受故居保护的深刻意义。有与会者经考察后,提出建设并开放陈梦家故居的建议。

作者:许旸

图片来源:主办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