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上海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临港峰会正式开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预计,未来5至10年,智能机器人的产业化落地将取得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预计,未来5至10年,智能机器人的产业化落地将取得历史性的重大突破。

11月14日,上海智能机器人产业大会临港峰会正式开幕。

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表示,未来,临港新片区将围绕机器人整机、AI芯片、AI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智能算力、应用场景、研发科创平台、产业基金、高校院所、园区载体10大要素持续发力,进一步筑牢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底座,构建智能机器人应用标杆示范区。

近年来,上海临港临港新片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产业,而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重点应用赛道。新片区正加快推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围绕通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服务及特种机器人、AI技术4大领域,已集聚产业链相关企业近40家。

ABB、发那科、安川、库卡等国际机器人“四大家族”持续投产布局,新时达、节卡、新松等本土机器人领军企业不断成长壮大;节卡、蔚建、钛米、傅利叶等企业入选国家级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名单,达闼、飒智、擎朗、诺亚木木等企业在大上海保卫战期间支援了多个方舱工程的无人化服务。

目前,临港新片区已经集聚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50多家,导入研发人员5000余人。

其中,入港的稚晖君团队致力于以AI+机器人的融合创新,打造世界级领先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及应用生态的创新企业,目前已开始商业化落地对接。这是临港唯一一家做人形机器人的初创公司。

此外,在政策上,2023年10月,上海发布《上海市促进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方案指出,到2025年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称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人形机器人和元宇宙等领域将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标志。

据工信部数据可知,今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2.2万套,同比增长5.4%;服务机器人产量达353万套,同比增长9.6%。

为此,上海将支持创新投入,通过人工智能等专项支持机器人企业投入技术攻关、开发新款产品、抢跑创新赛道。同时,鼓励机器人企业与用户单位积极对接,打造智慧医疗、智能建造、智慧社区等特色场景。

而除上海外,其他城市也在此领域作出了相关布局,如北京就于近期成立了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