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腾讯英伟达入局元宇宙,清华大学“泼冷水”指出潜在风险

全球社交领域大名鼎鼎的Facebook,为了布局元宇宙已经改名为“Meta”,其他科技或互联网公司虽然没有Facebook“不要脸”式的疯狂,但也在加速入侵元宇宙市场。

2021年以来,“元宇宙”的概念突然走红,不仅引起了各行各业的关注,而且还让科技公司为其改名。

全球社交领域大名鼎鼎的Facebook,为了布局元宇宙已经改名为“Meta”,其他科技或互联网公司虽然没有Facebook“不要脸”式的疯狂,但也在加速入侵元宇宙市场。

腾讯、英伟达入局

例如腾讯,虽然这位行业龙头表面上没有太多动作,但其实早已瞄准了元宇宙旋风的始作俑者——Roblox。

澎湃新闻消息,早在2020年的2月份,腾讯便开始参投Roblox,并且开始独家代理Roblox中国区的产品发行。

除了腾讯之外,字节跳动、英伟达,甚至是耐克、阿迪达斯、中国电信等行业巨头,也纷纷以各种形式入局元宇宙。

证券时报12月6日消息,中国电信全资控股子公司天翼爱音乐文化科技,还发布了一份项目比选公告,拟采购“元宇宙数字人制作”。

另外,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各种元宇宙相关剧情向视频也变得层出不穷。

综合来看,如今的元宇宙产业,堪比当年的比特币市场。既然都是虚拟产业,元宇宙必然也存在风险,清华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直指元宇宙发展痛点。

清华大学“泼来冷水”

12月4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青年企业家峰会”上,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新媒体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沈阳的团队公布了《2020-2021年元宇宙发展研究报告》。

根据报告内容以及沈阳透露的信息可知,元宇宙属于融宇宙,是现实与虚拟的融合,超越于现实宇宙。

诚然,元宇宙概念的提出,可以让当下陷入内卷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打破桎梏,但元宇宙的爆红和不成熟,也令整个产业处于亚健康状态,存在的潜在风险至少有十点。

在笔者看来,沈阳团队提出的潜在风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的技术层面,一类是产业生态方面。

元宇宙风险无处不在

先来看技术层面,包括隐私风险、算力压力、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

在当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的个人隐私尚且得不到有效保护,被各类软件和算法时刻窥探。

更何况是数据流动更频繁、多主体协作与虚实融合的元宇宙,虽然届时技术会升级,但依旧会引发数据安全、数据转化边界等问题。

同时,也会因为相关行业的规范条文不能同步跟进,从而引起数据知识产权、风险责任纠纷等衍生问题。

至于算力方面,其实能从两个点分析,一个是元宇宙对算力资源的需求会随着整个社会的全面入局而持续增长。故而,上游产业链算力承载方会承担极大的压力。

另一个则是,庞大的算力需求还对应着大量的电力能源消耗,会成为双碳战略落地之前的一大阻碍。

至于产业生态方面,包括舆论泡沫、垄断张力、产业内卷以及资本操纵等风险。

虽然入局元宇宙的企业众多,但以现有资源分配情况来看,元宇宙生态仍然会走向封闭,各大巨头之间各自占据垄断的一角。

元宇宙是新兴产业,但当这个产业形成垄断局面后,跟当下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其实区别不大。

在这个产业内,资本仍然会掌握主导权,在资本的操纵下,内卷只是早晚的问题。

而舆论泡沫就更不用多说,元宇宙概念诞生至今,泡沫越来越大,已经不少投机者开始利用舆论赚钱。

例如今年11月底、12月初元宇宙虚拟土地以430万美元的高价出售一事;还有知名歌手林俊杰,也在Decentraland平台上斥资12多万美元购买三块虚拟土地一事。

这都反映出了当下元宇宙泡沫已经非常可观,笔者认为,假以时日肯定不输当年虚拟货币比特币行业的泡沫。

由此可见,当下元宇宙存在的问题和不确定性太多,整个市场的走向也可以从“元宇宙式房地产”看出并不理性。

当然,新兴产业需要社会的包容,但这并非漠视投机者借助产业泡沫炒作,甚至“欺诈”普通入局者的理由。

写在最后

在互联网、科技、电信等行业巨头全面入局的当下,已然有不少消费者被“洗脑”,失去了理性。

而且还有人开始利用元宇宙自封称号,提前“占位”,例如“元宇宙第一人”、“首位元宇宙分析师”、“元宇宙第一作者”等等。

对此,笔者建议诸位理性看待元宇宙,不要迷失在所谓的虚拟世界中。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