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

元宇宙,究竟是美好未来,还是宣传噱头?

元宇宙基本相当于链接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与数据化现实的桥梁。通过元宇宙,用户可以参与到高科技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并获得更好的虚拟体验。

几个月前,美国高科技巨头Facebook总裁扎克伯格将其公司更名为Meta(元宇宙)。在当时,就有人认为这只是资本运作的产物,对于普通人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是,如果我们真的静下心来思索,就能发现元宇宙的独特性与其中蕴含的持久而长远的价值。而要分析其蕴含的商业价值与现实意义,我们就必须对元宇宙的起源有些许了解。

元宇宙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在1992年美国作家斯蒂芬森的小说《雪/崩》中,那时它被译作“超元域”。《雪崩》描绘了一个赛-博-朋-克-风的人类社会,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与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充斥在日常中。在那里,数据化现实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现实。

从此以后,与此相关的、对未来的自由畅想启发了各大软件工程师与游戏设计师,使他们创造了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相关的游戏与应用程序。此外,它还启发了诸多高科技公司,使其设计出V-R眼镜,AR卡牌,智慧城市等多种创新产物。直到现在,《雪崩》类作品对未来的畅想也在不断地启发着人类社会。而元宇宙,就是其产物之一。

元宇宙的发展,也经历了如下若干阶段

① 最初的AR技术与VR技术的并行;

② 虚拟办公的畅想;

③ 混合现实的综合应用。

前两者比较容易实现,而混合现实的综合应用这一设想,需要多种综合性传感器的支持。它的退化版本,就是现在的聊-天-软-件VR-Chat。事实上,初期的元宇宙可以简单地看做VR-Chat的套壳,即可以通过摄像头进行简单的智能运算与数据分析,从而实现电子智能工具对人的动作捕捉。而由于其内置的语音聊天功能,它可以自然而然地演变为一个完备的虚拟社区。这样的社区实际上就可以等同于VR-Chat的聊天室。但在玩法方面,似乎只能导入不同游/戏或动漫模型,再进行绘画或聊天活动。由于玩法的匮乏,这样的社区似乎难以达到元宇宙行业的标准,即办公,娱乐和聊天并行不悖。

百度近期也推出了一款名为希/壤的APP,同样是对标元宇宙,但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其问题主要表现为:模型的不完备与功能的单一化。现在的希/壤,基本可以看做一个功能不完备的劣质游/戏,目前实用性基本为零。当然不排除以后的希/壤会有一些改变,但现在看来,它只是百/度蹭热度的产物,毫无任何价值可言。

最后是扎克伯格的元宇宙(Meta)。在宣传片中,扎克伯格游走于混合现实(Mixed Reality)的世界中,熟练地办公,娱乐。但是从测试版的情报中,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它可以进行简单的动作投射与基础的娱乐,但其在办公层面上仍有欠缺,这些主要表现为交流方式的单一与多端云端数据调取的困难。这也预示了今后的元宇宙,或许只能成为综合型娱乐程序的代名词,如真的要办公,元宇宙并非最佳的选择。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元宇宙的商业价值

由于元宇宙自身附带的社交属性,其虚拟货币的应用也是不可或缺的。而完备的虚拟货币体系的建立,势必能为Meta公司带来巨大的利润。简单来说,商业化的元宇宙可以看做一部综合性强的游/戏。其中包含了商城等交易系统,用户可以通过充值来购买装扮与高级功能。同时,可以通过加入广/告栏来赚取额外利润。由于元宇宙本身的特殊性,可以通过限定设备来开放高级功能,即捆/绑销售。扎克伯格曾表示,元宇宙真正赚钱的地方不是单一硬件的高价售卖,也就是让其变成少数人的游/戏,而是冲量,尽快全球化布局元宇宙。

前期吸引更多的用户,后期的用户流失相对就可以减少一部分。这样,不仅有利于用户依赖的产生,而且有利于全球化布局,扩大虚拟货币的规模。对于资本而言,这无疑是一杯巨大的羹。其中蕴含的商业价值,长远来看是难以估量的。

元宇宙基本相当于链接虚拟现实,混合现实与数据化现实的桥梁。通过元宇宙,用户可以参与到高科技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中,并获得更好的虚拟体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元宇宙的确是未来,但现在,更多的则只是噱头。

前路漫长,20世纪中叶的人们也尝试过对未来进行想象,人们考虑机器人的应用,但却没有人预知到手机的诞生。这些过去的事实,也提醒着我们未来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至于如何将不确定转化为确定,这需要更多的高科技公司从不同的方向上不断地向外辐散探索。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元宇宙能真正带给我们新的惊喜。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