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具身元宇宙:新媒介技术与多元身体观

身体在传播学研究的主流传统中始终是一种“缺席的在场”,这是因为,根植于现代性主体观的大众传播习惯于着眼“意识主体”,而非“身体主体”。

身体在传播学研究的主流传统中始终是一种“缺席的在场”,这是因为,根植于现代性主体观的大众传播习惯于着眼“意识主体”,而非“身体主体”。这导致今天的传播学视阈中关于“意义”的问题都被忽视了,而有关“意义”的问题,在某种层面上也是具身性的问题。具身性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哲学和认知科学的理论热点,意在突破以往研究范式中将精神与实体割裂开来、将理性凌驾于感性之上、将身体贬斥为一种需要被克服的障碍客体等既有传统。在新媒介技术条件下,身体转向不仅仅是哲学思考问题,而且是一种处理技术的方法。通过具身性的现象学来观照技术,允许人们以适当的具身化方式来描述个人对技术的体验;在这种方法中,人与技术之间丰富的交织与变异的辩证关系会凸显出来。

元宇宙遵循着第二次技术革命的逻辑,即经由工具中介获得本无法用身体经验和知觉到的现象经验。元宇宙致力于隐藏作为物质性的界面,而以佩戴性的类身体假肢加诸计算机模拟的非物质虚拟空间,从而使血肉之躯仿佛被抛在了该虚拟空间的外面,这可能会引起当代社会的“身体危机”。这里以经验身体、文化身体和技术身体为分类框架,对身体的在场和缺席进行讨论:经验身体和技术身体在元宇宙的语境中被更加密切地糅合在了一起,而元宇宙在某种意义上加剧了文化身份的在场。元宇宙承诺的新型在场方式需要我们交付出两样东西,一是对新型媒介的接受,这里的接受是指允许媒介技术对肉身的塑造甚至替代;二重是对身体整体性的交付,由此身体的本源性、整体性以及生产性等特质被抹杀了,肉身与此在的关系也因此发生了改变。

元宇宙是一个以“化身”为核心的赛博空间,化身的存在模糊了主体对生物性身体的依附,借助技术手段突破人体的物理限制,转向更具有灵活性和可变性的替身。因此,化身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一种赛博格。勾连起元宇宙技术和人类身体的依然是庞大但总不可见的媒介物质性,也正是媒介物质性的存在才阻止了人们对元宇宙“无限权力”和“无形永恒”的妄想。作为元宇宙技术的基础设备之一VR头显的尚不完善的体验,时刻提醒着人类,在虚拟和现实、数字世界和物质世界、元宇宙和“我”所在的宇宙之间,依然存在着重要的边界。

元宇宙正在通向一种后人类主义,当身体借用新媒介技术拓展经验、感受奇观、回到未来时,媒介也充当着身体的“主人”,以技术、计算甚至是资本的逻辑重塑着人类的身体。可以预期,元宇宙作为一种高级形式的虚拟环境,具身性会在其中发展成为一种赛博格的耦合形式,即身体与技术的延伸相耦合。这种耦合将是渐进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身体因此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密地被融入技术之中。界面越自然,我们就越“不自然”,越成为赛博格。到那时,我们就是赛博格,而赛博格就是我们。这将是人类自有历史以来最大的“身体危机”。

本文系精编版,注释从略。关注“现代出版”公众号后,在后台回复“索取电子期刊:刊期+姓名+单位+职务/职称+手机号+电子邮箱”,我们将把相应刊期的电子资源(.pdf格式,202001期及以后)发到指定邮箱。

作者胡泳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纯懿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