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这座拥有近300家博物馆和美术馆的城市 玩起元宇宙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在《2023上海民生访谈》节目中表示,今年,上海将着力打造元宇宙超级场景,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苏州河沿岸的历史建筑、前滩东体运动场、张江科技园等地标性场所“搬到”云上,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无缝对接

作者/ IT时报记者 潘少颖

编辑/ 潘少颖 孙妍

21公里,20余幢优秀历史建筑矗立在蜿蜒的苏州河畔,如今,坐上苏州河的游船,不仅能眺望这些建筑的外部结构,还可以通过“元”上苏河,一览这些建筑的内部结构,了解他们的百年故事;豫园被称为“上海的根”,这里一半是古典园林,一半是人间烟火,现在,豫园的另一面正在徐徐展现,在数字搭建的奇幻世界里,巨鲲正乘云而飞,玉兔在檐角跳跃,玄鸟从湖边掠过;上海自然博物馆内,一座由200多块骨头组成的24米长、3吨重的长须鲸标本“复活”了,这是上海自然博物馆通过元宇宙“复活”的第一个馆藏珍稀动物标本……

在上海的文旅场馆,随处可以和元宇宙相遇。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在《2023上海民生访谈》节目中表示,今年,上海将着力打造元宇宙超级场景,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苏州河沿岸的历史建筑、前滩东体运动场、张江科技园等地标性场所“搬到”云上,实现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无缝对接。这些元宇宙场景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氛围,也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元宇宙,正在给上海带来更大“想象空间”。

1.穿越“魔都四百年”

伴随着现实世界中的实景,在各色花灯的光影中,只在山海世界才能看到的奇兽徜徉在现实与虚幻之间,仿佛触手可及。现代与传统在虚实之间交汇,让人分不清哪个是现实,哪个才是异度空间。

这是2023年豫园灯会期间,豫园通过AR技术结合实景,在线上塑造的“云游山海奇豫记”,元宇宙中的灯会将传统和科技融为一体,为游客们打开了另一个“山海时空”。

作为全国示范智慧商圈之一,在6月9日举行的2023年上海信息消费节“元宇宙应用场景体验”系列活动之“云游山海奇豫记”中,除了能通过元宇宙体验到“山海时空”中的场景,还能在微缩世界中看到“魔都四百年”。

步入豫园百货天裕楼地下一层,一扇大门光影旋转,门后,就隐藏着“魔都四百年”,这里是“豫梦微缩世界·魔都四百年”主题乐园,也是全国首家通过微缩建筑+机械艺术+数字多媒体的互动方式演绎城市历史的主题乐园。

在1500平方米的展区内,有500余个微缩建筑景观以及一万多个微缩人物,分为海上“遇”园、江海之汇、北门之战、华界之最、摩登时代、幻境物语和想“铛”年7个板块。

百余年前的豫园是否也如今天这般热闹?湖心亭边上,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骑马的、推车的,卖木材的,形形色色的人穿行而过;沿街的庙市上,小笼馒头、梨膏糖、鸭血粉丝汤,正溢出香气和热气,等待出锅,大家排队购买那时的“网红产品”;戏台上,说书人、昆曲演员等轮番登场,看那个身着蓝灰色长衫的说书人,虽然高度只有几厘米,但栩栩如生,手中指甲盖大小的折扇以及折扇上的画面都可以看清楚。

用肉眼看,这些场景都是静止的。但是,如果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能让参观者更身临其境。烟花在豫园上空绽放,《山海经》中的神兽逐一从书卷图鉴之中奔现,玄鸟在空中飞舞……一瞬间,整个场景都活了起来,仿佛置身于百年前的豫园。通过AR技术、电子传感、数字实时互动等演绎形式,打通了虚拟和现实。

不仅在“魔都四百年”主题乐园,豫园已经实现多区域AR覆盖,九曲桥上,将手机对准对面的建筑物,手机屏幕上立即出现龙飞凤舞的景象;在豫园老街上,将手机对准沿街悬挂的灯笼,神兽们便“招之即来”……

元宇宙不仅为古老的豫园带来了新的活力,更转化成了消费力。数据显示,元宇宙AR慢直播在豫园灯会期间线上体验超1.4亿人次,各类互动现场体验超80万人次。

2.“活”起来的藏品

当博物馆中沉淀着岁月的藏品遇上元宇宙,会摩擦出怎样的火花?

藏品“活”起来了,各种数字文创产品横空出世了,“云”上也可以游博物馆了……博物馆和元宇宙的缘分正在不断加深。

在上海,有不少博物馆、艺术馆都在探索馆藏文物与传统文化适应数字时代的新方式,通过全息影像、AR/VR、虚拟互动等技术,不仅让参观者产生了不一样的体验,也让博物馆找到了新的运营模式和商业价值。

驻守上海博物馆南大门的八尊神兽石像活化为上博元宇宙里的导览少年,上博的建筑发生解构、重组,进入元宇宙的机关随即开启,导览少年带领观众进入了上博元宇宙。这是发生在2022年底上海博物馆70周年“博物馆奇妙夜”中的一幕,整个奇妙夜贯穿了元宇宙AR秀。当观众邂逅上博瑰宝“商鞅方升”时,溢满的谷物从商鞅方升中从天而降,通俗直观地表现器物铸造之初的用途,观众伸手接捧谷粒,与文物形成有趣的互动。

类似这样的场景也出现在苏宁艺术馆中,在上海信息消费节中,“元宇宙应用场景体验”活动计划开展全年龄段零距离体验元宇宙应用场景,不久前,苏宁艺术馆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征和喜好,将AR与传统书画藏品结合,打造了AR智慧导览小程序。

“参观艺术馆、看藏品,对青少年来说会比较枯燥,如果在参观过程中多点互动性和参与感,能更好地让孩子们进入参观的状态,提升他们的逛展体验,吸收更多和藏品相关的知识。”苏宁艺术馆轮值馆长廖卉告诉《IT时报》记者,在一定程度上,全程的互动体验也解放了家长。

据了解,苏宁艺术馆开发的这款AR导览的小程序共包含12个关卡,孩子们可以用手机扫描作品旁的二维码参与AR小游戏,了解藏品背后的故事。除了拼图、填空、找茬、连连看等互动形式外,游戏还为不同藏品设计了不同呈现方式,如将静态书画作品做成水墨动画,通过扫码,可以在手机屏幕里看到墨龙穿梭云上。

苏宁艺术馆中,孩子门用手机与藏品互动

“我们还在小程序上特别设置了虚拟数字人,以‘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徵明为原型,塑造出一个小书童的形象,给孩子们讲解藏品,很受孩子们欢迎。”廖卉介绍。

“比去别的博物馆有趣。”这是不少孩子参观完苏宁艺术馆发出的感叹。

临近暑假,上海的各大文旅场馆会迎来更多的学生群体。“这次的AR技术大约覆盖了艺术馆1/5的展品,未来我们不仅是针对学生群体开发小程序以及互动游戏,接下去我们还会针对各个年龄层次的参观者设计不同的互动环节,让更多的参观者感受到传统艺术馆的新意。”廖卉说。

3.文旅场馆的“第二发展曲线”

作为拥有近300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每年举办文博艺术展览超过2000场、国内外演出逾4万场的国际文化之都,近年来,上海正在大力推进文旅经济数字化、文旅生活数字化、文旅治理数字化发展,为加快文旅元宇宙新业态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方世忠此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文旅业全面复苏重振将是确定性事件,文旅正成为上海都市新消费的“核爆点”。

据《IT时报》记者了解,一大会址、东方明珠、商飞、上海影视乐园等标杆场景已经向元宇宙行业敞开怀抱,寻找“第二发展曲线”。

中共一大纪念馆副馆长阮竣表示,传统文旅经济最大的局限在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空间维度上,再大的博物馆,每天也有接待上限,在时间维度上,一是淡季旺季资源利用不均衡,二是中华几千年文明难以简单地承载在一个展品、一次展览中,不能仅通过一次观展就能深刻体悟。”

在廖卉看来,所有文旅场馆的痛点一是太传统,二是很难吸引参观者二次参观,“像博物馆、艺术馆这样的场馆虽然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积累,但如果没有技术的加持,很难符合参观者的口味,很难激发参观者再游一次的动力。”廖卉也坦言,不少文旅场馆很难达到盈亏平衡,虽然现在都在拥抱元宇宙,但大家的模式都差不多,技术壁垒还有待突破。

交互性不足、游客流动性低等制约着传统文旅场馆的发展,因此,文旅领域被认为是元宇宙应用的最佳入口之一。“元宇宙可以通过数字化和虚拟化的手段,让文旅场馆根据需求更新和改变元宇宙中的内容,使参观者每次参观都有新的发现,增加回头客。”中国移联元宇宙产业委执行主任于佳宁向《IT时报》记者表示,通过引入虚拟商品、虚拟展品等形式,开拓新的盈利渠道,增加收入来源,可以提高文旅场馆的营收和盈利能力。元宇宙也是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建立和维护一个功能完善的元宇宙平台需要巨大的投资和资源。元宇宙赋能文旅行业,同时还要进行合规性的探讨,确保元宇宙的合法合规运营以及保障用户权益。元宇宙最关键的是应用场景,各地政府应该充分结合当地产业结构优势,针对性地打造具有未来应用空间的元宇宙生态。

4月18日,《上海文旅元宇宙行动指引》发布,力争到2025年,宣布启动实施数字文旅新基建、技术工具新突破、沉浸互动新内容、文旅元宇宙新场景、数字艺术品新赛道等五大专项行动,到2025年力争上海文旅元宇宙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建成2~3个新内容创制产业集聚发展区,形成30个以上的创新示范应用。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豫园 IT时报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