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

“共话科技畅想,遇见科幻未来”论坛在京召开

活动由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石景山区未来科幻产业发展中心主办,结合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的主题,通过科幻的视角,探讨科技的未来可能性和挑战。

10月11日,“共话科技畅想,遇见科幻未来”论坛作为第26届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的重点活动之一,在中关村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召开。活动由中国科幻研究中心、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北京市石景山区未来科幻产业发展中心主办,结合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的主题,通过科幻的视角,探讨科技的未来可能性和挑战。

北京科技交流学术月是由北京市科协主办的重要学术品牌活动,自1998年创办以来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企业家、学者,共同探讨科技发展的前沿问题。本次论坛旨在提供科研人员、企业界和公众的交流平台,探讨在科技产业指数级发展的大背景下,以构建科幻元宇宙、赋能产业为主要目标,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共同推动元宇宙产业高质量发展。

论坛上,发展中世界工程技术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首批会士韩力群在题为《类脑AI面面观》的演讲中提出,目前脑科学对人脑的思维、认知、决策、学习等高级功能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而通过类脑仿智,无法成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有效途径,因此,她认为在脑科学近期尚无法解读人脑高级功能的情况下,通用人工智能的实现不必一味追求类脑的技术路线。

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元宇宙产业委联席秘书长叶毓睿发表了题为《元宇宙技术与科幻》的演讲,表示元宇宙是以XR、区块链等为基础,虚实融合的,由创作者驱动的,共创、共治、共享的数字新世界,而要达到高度模仿真实世界的感官体验,需要至少万倍的算力,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他认为随着AI+XR技术的不断成熟,元宇宙内容生产的春天将要到来。

北京市朱雀人才,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科技项目经理人余飞博士介绍了元宇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互联网3.0的产业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基于近一年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调研,他认为元宇宙仍处在早期的概念阶段,产业生态并不成熟,但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明确,支持元宇宙底层技术发展创新,坚定持续的发展互联网3.0产业。

中国航天科普大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勇提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但即使以光速运动,漫游宇宙的理想仍是遥不可及,因此数字永生也许是延长生命时间的另一种可能的方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李晓萌

关键词

24快报
JSON抓取失败